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表現
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,如果此時的家長還想要掌控孩子,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,所以對于青春期的孩子,家長一定要正確認識孩子,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。
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表現
1、孩子開始變得喜歡抱怨或者諷刺身邊的人或者事,變得有些憤世嫉俗?!袄硐胫髁x”是青少年時期的一個特征。由于這個時期反省思維能力的發(fā)展,孩子們可以進行更為成熟的道德推理。當他們比較現實世界和他們覺得可以實現的理想世界時,發(fā)現現實世界不夠理想。
2、孩子變得極度重視自己的外表,擔心自己外貌形象不佳而焦慮。“自我中心”是青少年時期的另一個特點,它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“假想觀眾”。隨著青少年思考能力的發(fā)展,他們會將思維更多地朝向自身而不是別人。因為過度地關注自我,甚至以為其他人也一樣關注他們的外表和行為。結果他們常常感覺自己像站在舞臺上一樣,受到很多人的關注。
3、孩子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,自己的思想比別人更深刻,自己比別人更聰明,或者運氣更好?!蔼毺刈晕摇笔呛汀凹傧胗^眾”一樣,都是“自我中心”的表現方式。因為假想觀眾的存在,以及他們相信自己對其他人來說很重要,他們會認為自己是獨特的,自己的情緒比其他人更強烈,自己的思想也比其他人更深刻。
4、孩子經常眼高手低,大道理都懂,就是不能付諸于實際行動。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把一般理論與特定的實踐相結合,缺乏把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。青少年們認為,如果他們已經表達出來他們具有較強的道德觀念,就說明他們已經獲得了這些道德準則。
而無需做任何具體的事去證明自己。這種態(tài)度使成年人感到困惑和不安,他們認為觀念必須要現實化,要落實到行動上。
5、孩子經常言行不一致,嘴上說喜歡上學,答應父母好好學習,可只能堅持兩三天,之后又“打回原形”了。隨著青少年反省自己,自己的思想和社會的能力的發(fā)展,出現了一種“偽裝自己”的行為,用來達到父母的期望:假裝稱他們原本不是的樣子。
比如,家長都期望孩子們喜歡學校,但實際上很少有青少年真正喜歡;父母期望他們聽取服從父母的建議,但是青少年們大多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青春期孩子怎么教育
1、當孩子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,一定要換位思考,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,理解孩子的想法,并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好好溝通。
2、當與孩子產生矛盾時,別對孩子說我是你爸爸或者你媽媽,你必須聽我的;我這么做都是為你好;我吃過的飯比你吃過的鹽都多之類的話。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,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想法。
3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獨立自主,這時孩子已經具有成人感,最需要的就是尊重和獨立自主。他們不希望處處總是被父母管著,更不希望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尊重。
4、當孩子各方面做得都很好時,防止他驕傲自滿,所以偶爾也要給他一些小挫折與打擊,比如說,你雖然現在已經做得很好,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,不要驕傲,還要繼續(xù)努力。當孩子比較自卑或者遇到困難與挫折垂頭喪氣時,多鼓勵與夸獎孩子,給孩子足夠的信心。
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的五大共性特征
第一、應該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及其關注自己的身體的發(fā)育的一個體征,“特別重視和關注”,比如說這個男孩的胡須喉結,還有女孩身體的發(fā)育,那么這時候男女孩各自有這樣的一個關注,同時他們也去關注于異姓。
第二、是特別重視,應該說極其重視自己的學習成績或者是在某一方面的成就感,這也是一個特征。
第三、就是孩子躁動的情緒不能夠有效控制和管理,這也是他們的一個很大的一個共性。
第四、就是判定以抗拒這樣的一個共同的共存的這樣的一個這個群體。
第五、是個人的形象,還有他的穿著打扮相輔相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