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人對韓愈的評價
韓愈是唐朝著名的文人,對于韓愈的詩作和文章,從唐至今人們都是贊美的,稱他的文章自成一體。不過,韓愈可不僅僅是文化人那么簡單,用“文豪”稱贊他過于膚淺。韓愈是文、道、忠、勇同時具備的不器之器,蘇軾稱他為“文起八代之衰,而道濟天下之溺,忠犯人主之怒,而勇奪三軍之帥。”
名人對韓愈的評價
1.唐朝中期政治家裴度在《寄李翱書》中評價韓愈的確有才能。
2.唐代文學(xué)家劉禹錫在《祭韓吏部文》中對韓愈的文章才學(xué)給予了高度肯定,認為當時的人的文章,皆在韓愈之下。
3.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《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》概括了韓愈的所作所為,夸贊他膽識過人,不畏強暴,不循私情。
4.北宋文學(xué)家蘇軾在《潮州韓文公廟碑》中,贊譽韓愈是"文起八代之衰",這是對韓愈文學(xué)成就的一種正面肯定。
5.清初詩論家葉燮認為“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?!?/p>
6.晚清時期政治家曾國藩評價韓愈,“韓公如神龍萬變,無所不可?!?/p>
韓愈文章中的不平指的究竟是什么
韓愈的所謂“不平”,指的究竟是什么,人們有不同的看法。有人認為“不平”即“憤憤不平”,也有人認為韓愈在文章中提到了伊尹、周公,因而,“不平則鳴”的“不平”就是情感的不平靜,既包括憤懣,也包括“歡樂”、“欣喜”。
如有人這樣講:“‘不平’是指‘不平靜’……內(nèi)心不平靜既可因哀怨不滿之情所致,也可因歡愉欣喜之情所致。舉凡喜怒哀樂之情,都可使人之內(nèi)心不能平靜,如周公之鳴,就是以幻愉欣喜之情歌頌周朝之盛德。”這種說法看上去似乎有理,其實是不確的。
首先,韓愈的不平指的是一種“不得已”之情。對此韓愈自己講得很清楚:“人之于言也亦然,有不得已而后言”,而“不得與不平靜是不能相等的。不平靜只是情感的波動狀態(tài),自然可以包括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。“不得已”卻不同,所謂不得已指的是主體想擺脫這種情感,卻做不到。
顯然,這只能是憤懣、哀愁之類的情感。歡樂、欣喜的情感有很高的享受度,可以說是不平靜,卻不能說是“不得已”。
其次,人們之所以認為韓愈的“不平”是不平靜,主要是考慮到韓愈在下文中提到了伊尹、周公等人,覺得若言不平為不得已,即與伊尹、周公之鳴有矛盾,其實這是一種誤解。所謂伊尹鳴殷,并非是歌頌盛世。
伊尹固然是殷初的大政治家,但他作《伊訓(xùn)》和《太甲》,是出于一種特殊的情況:太甲登位之后“無道”,伊尹不得不奪去其王位,《伊訓(xùn)》正為此而作。周公作《無逸》更不是“以歡愉之情歌頌周朝之盛德。
周公輔佐成王時受到成王的猜疑,管叔、蔡叔又與他作對,他須剖白心跡、勸導(dǎo)成王,這可以說也是出于一種不得已之情??傊n愈的不平,指的就是“不得已”。韓愈看來,這種不得已之情是創(chuàng)作的主要動力。
韓愈提出文以明道的命題之時,即有“與世齟牾”的強烈感受,心中郁積著不平之氣,也就是“不平則鳴”。如果說文以明道與不平則鳴有所區(qū)別,那主要在于:“文以明道”是對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內(nèi)容的要求,而不平則鳴則是對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心理動力的解釋。
韓愈現(xiàn)存的詩歌有多少
韓愈今存300余首詩,最顯著的特點是詩風(fēng)豪放雄奇。他的詩大都氣魄宏大,氣勢磅礴改變了大歷以來詩壇上纖巧卑弱的現(xiàn)象。
韓愈有意打破詩歌傳統(tǒng)的表現(xiàn)手法,用奇字、造拗句、押險韻,想象奇崛,意象怪奇,構(gòu)思奇特,標新立異,表現(xiàn)了一種過去從未曾有過的風(fēng)格。
韓愈的另一創(chuàng)造是“以文為詩”,就是把過去不曾入詩或不宜入詩的材料和手法引進詩歌,這對后世詩歌尤其是宋詩的散文化、議論化有極大影響。
韓愈的代表作有《南山詩》、《陸渾山火》、《山石》、《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》、《聽穎師彈琴》等。他偉大成就和貢獻,對我國文學(xué)發(fā)展產(chǎn)生著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