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成績不好選文科還是理科
隨著新高考在全國各地的推廣,新高考選科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,在新高考中,選科有兩種模式,分別是“3+1+2”模式和“3+3”模式,孩子在選科時,可根據(jù)自己的成績和喜好進行科學選擇。
高中成績不好選文科還是理科
成績差的同學在選課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(fā),利用內(nèi)在外在多方面資源盡可能給自己增加優(yōu)勢,從而提高自己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。
1、從學校師資力量出發(fā)
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更擅長的學科。更優(yōu)秀的老師自有一套便于學生提高成績的教學體系,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。如果學校的理科比較好,就選理科,反之選擇文科類。
這里要注意一點,不要看單科最高成績,也就是名列前茅那幾個學霸的成績,要看全校的單科平均成績。單科平均成績才能更好地反映一個所學校的教學水平。學生要明確,既然成績差,那么求的就應該是大部分學生都可以達到的水平,而不是拔尖的高分數(shù)段。
2、從時間優(yōu)化比出發(fā)
什么是時間優(yōu)化比?就是學生花同樣的時間獲得的不同學習效果。學生可以選擇時間優(yōu)化比更高的學科,作為高考考核科目。因為高考是一場知識的考試,也是一場時間的考試,時間成本同樣昂貴。
舉個例子,一名學生每天花30分鐘學習物理和歷史,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后參加考試,物理考取了60分,歷史考取了80分。那么歷史的時間優(yōu)化比就要比物理的時間優(yōu)化比高,學生就應該優(yōu)先選擇歷史而不是物理,因為與歷史相比,對于這名學生學物理會更難。
3、從賦分比出發(fā)
賦分比制度凸顯出了競爭對手的重要性。成績差的同學可以充分利用賦分比的特點,盡可能在賦分比中獲取更多分數(shù)。爭取進入“優(yōu)勢組”,避免“死亡之組”。不要出現(xiàn)考了80分,最后賦分后只有70分的尷尬。對成績差的同學,每一分都至關重要。學生可以參考本省,本市,本校的選科數(shù)據(jù)進行分析選擇。
4、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(fā)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就算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,也有相對感興趣的學科。就像再失敗的一個人,也最少有一處閃光點一樣。學生不要對自己有懷疑,學習也是需要自信心的。
新高考選科應該注意些什么
1.不要只看總分??戳藛慰婆琶?,每次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排名,尤其是大平臺考試的參考意義更大。不要沉迷于自己考了多少分,不要因為物理96分而沾沾自喜,不要因為政治76分而自卑。要知道物理96分可能是平均分,政治76分是高分。仔細分析,自我評分規(guī)則表,自我評估。
2.不僅要認識自己,還要認識別人。不要盲目對比自己的學科,沒有任何意義。比較優(yōu)勢是你和別人的,而不是你自己的學科。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。其實你能認識別人的渠道很少,就是平時的各種考試,所以一定要珍惜每一次考試,哪怕是平時的月考。
學會看業(yè)績分析,學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弱點,不要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比,不要想著彌補缺點,放棄缺點,找到自己的優(yōu)點,把自己的優(yōu)點和別人比。
新高考選科人數(shù)有什么影響
新高考選科人數(shù)有很大影響。首先,新高考選科人多好。在新高考3+3模式下,例如一個省份有10000人選擇了生物,你想要賦分高于90分,你就要處于全省的前3%,也就是你需要排在前300名。
而如果有50000人選擇了地理,你賦分想要達到90分,你只需要考到全省前1500名,在水平相當?shù)那闆r下,顯然前1500名比前300名更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