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子胥的故事簡介
伍子胥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人物,他是楚國人,同時也是一位快意恩仇的悲情英雄,他雖然為父兄報了仇,但是可憐他最后卻沒有得到一個善終。
伍子胥的故事簡介
據(jù)西漢司馬遷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中記載,伍子胥是楚國太師伍奢的兒子,當(dāng)時在位的楚國國君是楚平王,起初楚平王對伍奢信任有加,將伍奢官位從大夫提升到太師。公元前522年,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。
這時候,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(在河南襄城西)鎮(zhèn)守。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,先把伍奢叫來,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。伍奢說什么也不承認,立刻被關(guān)。
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,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,叫他們回來,以便一起除掉。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(今湖北江陵西北,郢音yǐng),就跟父親伍奢一起,被楚平王殺害。太子建事先得到風(fēng)聲,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。
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,被楚兵一路追殺。然而,昭關(guān)被右司馬遠越領(lǐng)兵把守,很難過關(guān)。扁鵲的弟子?xùn)|皋公(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,這里說是扁鵲的弟子,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)就住在山中,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,決定幫助他。
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,好心招待,一連七日,卻不談過關(guān)之事。伍子胥實在熬不住,急切地對皋公說“我有大仇要報,度日如年,這幾天耽擱在此,就好像死去一樣,先生還有什么辦法呢?”,東皋公說“我已經(jīng)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,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。”
伍子胥猶豫不決,翻來覆去,不覺捱到天亮。東皋公一見他,大驚道“你怎么一夜之間,頭發(fā)全白了?”伍子胥一照鏡子,果然全白了頭,不由暗暗叫苦。
皋公反而大笑道“我的計策成了!幾日前,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,他跟你長得像,我想讓他與你換位,以蒙混過關(guān)。你今天頭發(fā)白了,不用化妝,別人也認不出你來,就更容易過關(guān)了”。
當(dāng)天,皇甫訥如期到達。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,四人一路前往昭關(guān)。守關(guān)吏遠遠看見皇甫訥,以為是伍子胥來了,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。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(guān),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訥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抓錯了。
伍子胥不辱使命的故事
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,有一次他饑困交加,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,于是上前求乞。姑娘頓生惻隱之心,慨然相贈。伍子胥飽餐之后,出于安全原因,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。姑娘覺得人格受辱,她隨即抱起一石,投水而死。伍子胥見狀,傷感不已。
他咬破手指,在石上血書:“爾浣紗,我行乞;我腹飽,爾身溺。十年之后,千金報德!” 后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后,又想到要報恩,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,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(dāng)時跳水的地方。
伍子胥投江的故事
伍子胥投江,是歷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。相傳,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,曾為楚國大將。后來,因為楚國君王不聽他的忠言,導(dǎo)致楚國戰(zhàn)敗。伍子胥因此被貶為庶民。
但伍子胥并沒有放棄報國復(fù)仇之心。他到了吳國,投靠了吳王夫差,幫助吳國打敗了越國,報了自己的國仇家恨。但吳王夫差卻在得勝之后,對伍子胥不以為然,甚至還準(zhǔn)備將他處死。
最終,伍子胥只能迫不得已投江自盡,以示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。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,成為了人民敬仰的英雄形象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