嵇康的最有名的兩個故事
嵇康是我國魏晉時期著名人物,是“竹林七賢”之一,嵇康善彈琴,曾自述可以“目送歸鴻,手揮五弦。俯仰自得,游心太玄”,嵇康的《廣陵散》被稱為千古絕唱,曲中彰顯了嵇康藐視權貴,寧為玉碎、不為瓦全的高尚境界。
嵇康的最有名的兩個故事
《堅拒出仕》和《廣陵絕響》。
《堅拒出仕》講的是鐘會盛禮前去拜訪嵇康,遭到嵇康的冷遇,并且兩人留下經典的對話。嵇康問“何所聞而來?何所見而去?”,鐘會答“聞所聞而來,見所見而去”。
《廣陵絕響》講的是嵇康出面為呂安作證,因而觸怒了司馬昭,司馬昭一怒之下,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。嵇康行刑前彈完一曲,并感嘆“《廣陵散》從此要失傳了”。
嵇康死前彈的是什么曲子
《廣陵散》。
嵇康彈奏的《廣陵散》是嵇康加工而成的曲子,在長期的流傳中,就像民歌一般影響著人們,正是因為嵇康在臨死前彈奏了這首曲子,讓《廣陵散》被人們所周知。
“廣陵”是揚州的古稱,“散”是操、引樂曲的意思,《廣陵散》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廣陵地區(qū)的琴曲。
嵇康廣陵散典故
據《晉書》記載,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時,為一古人所贈。而《太平廣記》里更有一則神鬼傳奇,說的是嵇康好琴,有一次,嵇康夜宿月華亭,夜不能寢,起坐撫琴,琴聲優(yōu)雅,打動一幽靈,那幽靈遂傳《廣陵散》于嵇康,更與嵇康約定:此曲不得教人。
公元263年,嵇康為司馬昭所害。臨死前,嵇康俱不傷感,唯嘆惋:"袁孝尼嘗請學此散,吾靳固不與,《廣陵散》于今絕矣!"。
《廣陵散》者,敘事曲也。昔戰(zhàn)國時,聶政之父為韓王鑄劍,因誤期被殺。聶政成年,誓報父仇,故入宮行刺,未遂而出逃。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藝。
政不欲連累家人,漆面而變其形,吞炭而變其聲,學習七年,欲往行刺。然路遇其妻,識得其齒。故政以石擊碎牙齒,復學三年,而琴藝精絕。而后鼓琴于闕下,路人皆驚其藝。韓王聞之,招其入宮鼓琴。
政藏劍于琴內,入于宮中,于鼓琴時刺死韓王,而欲不露身份,遂自剝面皮而自盡。宮廷欲知其身份,故曝尸于市,懸賞識者。政姊聞之,念政為父報仇,已舍其身,自復何惜己之性命,使弟之名埋沒,遂往相認,述政為父報仇之事,揚聶政之名,而后自盡?!稄V陵散》曲,即述此聶政刺韓王之事也。
《廣陵散》的旋律激昂、慷慨,它是我國現(xiàn)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(zhàn)斗氣氛的樂曲,直接表達了為父報仇的精神,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。嵇康也正是看到了《廣陵散》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(zhàn)斗意志,才如此酷愛《廣陵散》并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