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高一厭學不愿去學校咋辦
現在高中生出現厭學情緒的越來越多,尤其是剛升入高一的學生,很容易就會產生厭學的情況,高中生處于青春期,厭學心理是一種比較正常的心理情緒,身為父母要及時采取措施引導孩子,幫助孩子走出這種厭學情緒的影響。
孩子高一厭學不愿去學校咋辦
1、要多與孩子老師溝通交流。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進入高中就可以放松,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沒有及時做教育工作,孩子就變的更加散漫,上課睡覺、課后網吧、曠課逃學都是部分孩子的常見表現。
要想避免孩子出現厭學情緒,家長就要和校方老師保持聯(lián)系,務必經常參加家長會,及時了解孩子學習情緒和在校情況,同時配合校方教師的工作,共同引導孩子的學習成長。
2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標。要從思想上高度認識學習的重要性,擺正自己的人生態(tài)度,明確學習的目地。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(fā)展,只有通過學習掌握了技能,才能創(chuàng)造價值,只有創(chuàng)造了價值,才能成就自我。
3、家長對孩子要注意鼓舞的方式方法。學會贊許和鼓舞,家長有必要懂得,語言贊許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,對孩子的前進要及時給予肯定。在批判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場合和適度。平常要以表彰為主,少用批判、責怪,批判過多,會使孩子心情低落,學習時更易犯錯誤。
4、合理與孩子交流,疏導不良心情。大多數孩子在高中的時候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焦慮。厭學倒是不可怕,可怕的是鉆牛角尖和妄自菲薄。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交流,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。
不良心情應該得到疏導和發(fā)泄,否則在這種心情下,孩子是沒辦法好好學習的,天然也談不上好好迎接高考。心情來得快去的也快,這就得讓家長花點心思給孩子做疏導工作了。
高中孩子不愿意去上學的原因
1、心理需求太過于敏感,導致孩子不敢面對現實,缺乏自信和成就感,在學習中感到被拋棄,在學習中感覺到挫敗。如果心理上出現了厭學的情緒,那么就會想方設法去討好自己的學霸,從而產生消極的思想和行為。
2、學習方式的不正確,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;對于學習壓力過大時,會讓孩子感覺到特別的害怕,產生學習的動力。
3、孩子在學校受到了不好的同學的欺負、指責與指責等不良行為,比如說武力傾向,或者沉默寡言,以及厭學。
孩子不想上學怎么教育
1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卡點。孩子在學習在遇到卡點了,特別是面對新知識的學習,孩子在學習方法上如果遇到了問題,那么也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,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。
孩子從小學開始,所接觸的知識,隨著科目的越來越多,難度也會逐年遞增,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,不可能門門功課都得滿分,都是優(yōu)秀,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于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個人的努力。
2、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巨大壓力。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達不到老師和家長要求,比如說,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是保持在班級的中等水平,可是家長卻一直要求孩子要達到前幾名的水平,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成就感,在巨大的壓力下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,成績不好的時候,家長一定不要在埋怨和指責。
3、調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。家長對孩子太嘮叨了,總是埋怨孩子學習這也不對,那也不對。對于孩子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,總是拿孩子同別人的孩子相比較,看不到自己孩子在原來基礎上的提高和進步,那么,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無是處。
孩子讀高一動不動就不想去學校,回家也不寫作業(yè)怎么辦
孩子不是學習機器,是有情感、有需求、各種能力有待提高的未成年人,說白了,不到經濟完全獨立的那一天,孩子始終無法左右生活狀態(tài),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是不爭的事實。
當孩子不愿意上學,回家也不愿意寫作業(yè),連假裝都不愿意裝了,“破罐子破摔”的念頭已經在思想上占了上風。思想決定行為,一個人行動是否積極或消極,受積極或消極的思想支配,你家孩子現在厭學就是在學習這件事上想法過于消極的外在表現。
孩子有自我成長的煩惱,有人際交往的煩惱,有需求不被滿足的煩惱,有問題得不到解決的煩惱,當煩惱的壓力大于學習的動力,用在學習上的心思會越來越少,學習狀態(tài)不好,學習成績就落后,成績落后,在學校就會被邊緣化,情況惡性循環(huán),孩子能不厭學嗎?
所以,孩子現在壓力很大,逃回家,把自己關在家里,不面對讓他痛苦的現實,是他能想出的唯一辦法。
家長能提供的有效幫助:換位思考,做孩子的“戰(zhàn)友”,和孩子一起面對、解決“心魔”。
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,孩子不能專心學習,家長至少要擔一半責任。家長先思考下,你們創(chuàng)造的家庭環(huán)境是積極向上的嗎?家庭氣氛是民主和睦的嗎?平時的娛樂消遣是建設性的還是消耗性的?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成全型的還是損耗型的?
然后和孩子理清幾個問題
學習上有哪些困難?有哪些是立馬有辦法解決的?有哪些需要延遲解決的?對老師有哪些看法?老師對孩子的評價?和同學有哪些沖突?平時交往多的都是什么情況的孩子?
好的親子關系,孩子對家長是無話不談的,修復親子關系是改善孩子厭學問題的第一步,孩子肯對父母,哪怕只有一方敞開心扉、暢所欲言,問題就解決了一半。
和孩子正面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教,在經營親子關系里有項重要技能是家長需要學習并掌握的,叫正面解讀。厭學和向學,一字之差,前途天壤之別,孩子的事無小事,孩子因為知識接觸面窄,所以認知有局限,容易放大消極、不利因素的影響。
厭學問題說到底就是個心理問題,家長引導孩子換個思路正向思考,還原問題的本來面目,或者通過讀書長見識讓自己內心力量強大起來,才能最終擺脫“心魔”的煩擾。
能讓孩子厭學的情況有哪些
1.學習不感興趣,學習枯燥,學校家庭壓力重
2.別的愛好吸引
3.把學習當工作任務
就像很多成年人一樣,他們把工作當成了任務,一定要在某某時間做完某某事情。像父母一樣,一定要讓孩子熱愛學習,把書讀得透透的,只有讀書才是成長的唯一道路。像學校一樣,一定要多少分,才有資格接受我的教育。這樣沉重的,任務式的學習,沒有人喜歡的。
大多數孩子是不懂事的,所以他們不了解在成人之后,眼界是多么的重要,腦子里多裝一點知識,都會比別的人更有競爭力。而他們現在還不明白什么是競爭。不明白為什么成人有上下級之分,不明白工資還有稅額之分,不明白為什么世界上還有窮人在拼命努力卻什么都沒有。
孩子對學習沒有陰影,別給孩子壓力太大了,不要告訴他說“你再考個200分,你就上不了大學,你這輩子就毀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