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子偷錢父母應該如何教育
-
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問題,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能偷錢。但是由于孩子還小,他們對家長說的還不是很理解,并不明白自己的行為就是偷錢。所以,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一定要采用恰當?shù)姆绞浇逃⒆印?/p>
小孩子偷錢父母應該如何教育
1、了解孩子偷錢的原因。孩子偷錢肯定是有什么需要,又知道自己從父母那里拿不到錢,于是鋌而走險。所以家長要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要偷錢,是想買東西但零花錢不夠用?還是跟同學攀比要買大牌物品?
孩子們的法律意識往往還非常薄弱,在他們看來,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,這種不勞而獲的方法顯然比跟父母“磨洋工”更方便更快捷。而這時,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,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孩子寧愿去偷錢,也不愿意跟爸媽開口。
2、告訴孩子偷錢的危害。家長要跟孩子說明偷錢行為的危害,偷錢是品行不端的表現(xiàn),老師會把偷錢的人看作壞學生,其他同學也不愿意與偷錢的人交朋友。家長跟孩子說明偷錢的各種危害,就能引起孩子的重視,不把偷錢當作小事看待。
3、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分的宣揚金錢的好處。這是讓孩子的消費觀和金錢觀受到影響。對于孩子來說,父母過分的宣揚會對孩子產(chǎn)生一種誘惑,會讓孩子更加難以抗拒,進而做出偷錢的舉動。
-
孩子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帶回自己的家里,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偷東西了。但其實,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想法。小孩子的心理還不是很成熟,他們對偷可能還沒有正確的概念,家長一定不要急著批評孩子。
小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如何教育
1、先冷靜,不要反應過度。雖然孩子發(fā)生了“偷竊”行為,但并不意味著他就變成了小偷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,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讓他這樣做?孩子想要什么?是零用錢不夠,還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與關心?
比如,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,或者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,他可能會選擇自己動手“自取所需”;孩子如果覺得沒有人關心他、愛他,“偷竊”可能惠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。
2、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。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別處拿的,事發(fā)后家長必須監(jiān)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歸還物品并道歉,而且必須是當面還,不能偷偷地放回去,這樣能讓孩子認識到這一行為的性質(zhì)和相應的后果。
如果孩子是從家里拿了錢,估計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錢,并向他說清楚這些錢必須償還。孩子可以通過幫忙做家務來還錢。
-
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為,家長們生氣是難免的,但是嚴厲批評肯定是不對的,必須明確告知孩子讓你生氣的不是拿錢,而是自私任性、不計后果、利用不正當做法獲得金錢的做法。在教導孩子行為規(guī)范之前,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產(chǎn)生這種行為背后的內(nèi)在情感和心理需求。
小孩子在家偷錢父母應該怎樣教育
1、不要用對待犯人的態(tài)度對待孩子。一個有威信的成年人,最好不要做那種為了一探究竟,而跟蹤尾隨孩子的事,也不要當場“人贓并獲”,這不是刑偵破案,也不是引敵入甕,回到家更不要審訊逼供。
教育的事,不但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,也要考慮成年人的形象問題。當父母用步步緊逼的方式逼孩子說實話,交待錢的去處,不留情面的批評,事后會讓孩子感到成年人世界的可怕和陰暗,對父母也尊重不起來,這樣的教育結(jié)果顯然是負面的。
2、給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錢。孩子到了一定年齡,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?,F(xiàn)代社會,孩子出門給點錢在身上也能應急。孩子一般4歲以后,就會有零花錢的概念。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考慮給一些零花錢了。
3、讓孩子學會存錢。壓歲錢和剩余的零花錢給孩子儲存起來,開一個活期存折,陸續(xù)存入,真正需要時,用多少取多少。這不僅能培養(yǎng)孩子積累資金的能力,而且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自制力。
-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總是偷東西,不管怎么說教就是改不了,面對這樣的情況,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,采取正確的措施引導孩子,否則孩子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。
小孩子總是偷東西父母應該如何教育
1、懲戒和教育相結(jié)合。當孩子已經(jīng)認識到過錯,才是懲戒的開始。針對不同情況的孩子,父母可以采取懲戒措施,比如限制孩子的自由、停止給孩子零花錢等。同時,教育也非常重要。父母應該清楚告訴孩子偷竊的后果,并幫助孩子理解正常獲取財富的方式。
2、喚起孩子內(nèi)心的自省和內(nèi)疚心。當孩子偷東西后,內(nèi)心中其實已經(jīng)有了一定的內(nèi)疚感和自我責難感。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和陪伴,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到錯誤并且要懂得承擔責任,才能為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(zhì)和基礎。
3、確定責任和懲罰。讓孩子知道偷東西行為的錯誤和后果,并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,定好懲罰措施和限期,以通過責任和懲罰來幫助孩子矯正行為。
4、了解孩子的動機。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因為好奇、自卑、缺乏安全感等原因,也可能是因為家庭環(huán)境、社會影響等外部因素。了解孩子的動機,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解決問題。
-
俗話說“人非圣賢孰能無過”,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,尤其是孩子,他們的內(nèi)心還不成熟,很容易出現(xiàn)做錯事的情況,面對孩子做錯事,家長千萬不能打罵孩子,要理性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,接納孩子的情緒,引導孩子的正確行為。
小孩子做錯事父母該如何教育
父母要理性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。家長應該要意識到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孩子難免會犯錯誤或做錯事,父母首先要理性看待孩子所犯的錯誤,在這種情況下,父母才有可能控制和緩和自己的情緒。
父母要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。通常來說,孩子犯了錯或做錯事的時候,心理其實處于最脆弱、壓力也是最大的時候,他們急需父母的接納,因此家長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,等到孩子的情緒完全平復和穩(wěn)定之后,再去引導孩子直視自己的錯誤,那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,通常都能收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。
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同步幫他建立起規(guī)則意識。有的孩子會故意去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,對于這樣的錯誤,給孩子建立規(guī)則意識要比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批評和貼上負面標簽等做法,顯然更為重要的多。幫孩子建立規(guī)則意識,至少能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。
幫助孩子樹立勇敢和用于承擔責任的優(yōu)良品格。當孩子犯錯時,是培養(yǎng)孩子分析錯誤和彌補錯誤的最佳時機,通過讓孩子承擔一部分他能夠承擔的責任,并通過孩子親力親為去積極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,對培養(yǎng)孩子勇于承認錯誤,敢于承擔錯誤的良好品格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-
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“偷”這個行為的時候,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教育孩子,進而導致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。其實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,合適的才會有效。
小孩偷錢父母應該如何教育
1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。父母可以給孩子采用“用自己的行動來獲得零花錢”的辦法,比如讓孩子洗碗或者擦桌子,最后把一些錢給孩子。用這樣的方式,孩子就會知道賺錢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。而且孩子通過自己勞動來獲得錢,也是可以增長自信心的。
2、和孩子一起看教育片。父母可以帶領孩子一起看教育片,有的時候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沒有什么太大的體會,而卻可以從別人的事情上吸取經(jīng)驗。
3、不要帶著“有色眼鏡”去和孩子交談。有些父母看見孩子偷錢,和孩子交談的過程就一直提起“小偷、賊”這種字眼。說孩子這樣,以后就只能成為小偷。其實,即使孩子小時候有“偷錢”的行為,但是真正以后成為小偷的只是特別小的一部分。而且這樣的字眼會讓孩子及感覺特別丟人、自卑。
4、對于孩子的要求,只要不是太過分,家長可以考慮適當滿足。如果金額過大,可以建議孩子使用壓歲錢,或者通過勞動賺錢等方式攢錢購買,這樣不但讓孩子懂得了“來之不易”的道理,同樣也讓孩子有成功的喜悅,更有滿足感,更珍惜得到的東西。
-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有些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偷錢的情況,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,千萬不要一味的批評指責孩子,一定要根據(jù)孩子的情況采取正確的措施幫助孩子。
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偷錢父母應該如何處理
1、立即與孩子溝通。在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偷錢后,父母應該在第一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,詢問原因。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,要讓他們知道你是不贊成的,并向他們傳遞正面的價值觀。
2、建立良好的家庭價值觀。除了以上措施外,家庭之間的信任、溝通和愛也是至關重要的。父母可以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,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孩子了解人的價值觀。
3、跟孩子好好溝通,了解孩子為什么要偷錢?偷錢的用途是什么?如果孩子偷錢的用來買零食買玩具,可以和孩子溝通需要這些的時候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讓爸爸媽媽買。偷錢還可能是被一些年紀大的小孩索要,經(jīng)歷了校園欺負,不敢告訴父母。這個時候就要重視起來。
4、孩子偷錢這個行為,說明孩子是需要零花錢的,為了防止孩子還有這個行為,可以讓教孩子自己去掙錢。家長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機制,比如做家務獎勵,考試進步獎勵等等;一來可以解決孩子因為需要錢而偷錢的行為,二來可以讓孩子了解到錢不是不勞而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