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級貝的故事課文原文
《“貝”的故事》出自小學生二年級語文課本識字知識3,這篇課文描寫了“貝”為何物,以及甲骨文中“貝”字的發(fā)展,和“貝”在古代時期人民生活中的運用,如飾品、裝飾、錢幣等。
二年級貝的故事課文原文
《“貝”的故事》課文原文:
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動物,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。甲骨文中的“貝”字,畫的就是貝類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。
古時候,人們覺得貝殼很漂亮,很珍貴,喜歡把它們當作飾品戴在身上。而且貝殼可以隨身攜帶,不容易損壞,于
是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。所以,用“貝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,比如,“賺、賠、購、貧、貨”。
《貝的故事》課文賞析
《“貝”的故事》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“貝”字的演變過程。
課文首先由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“貝殼”講起,從甲骨文講到了現(xiàn)代所寫的“貝”字,這段內(nèi)容雖然很少,但講出了漢字
的演變?!柏悺笔莻€象形字,由最初的實物圖形慢慢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樣子,也體現(xiàn)出了漢字由繁到簡的發(fā)展軌跡。
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講解了“貝”的意義。在古時候,人們覺得貝殼很漂亮,在海邊才能撿到,那時出海并不容易,所以顯得很珍貴,由于它的美麗花紋,人們把它當作飾品戴在身上,又由于它不易損壞,攜帶方便,又很珍貴,所以把它當作錢幣,以此作為基礎,在所造出的字中,當它作為偏旁部首的時候,大多與錢財有關。
貝幣的歷史起源
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,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貨幣,而最早的貨幣是海貝,出現(xiàn)于夏朝以前,最早的海貝是潔白光澤的齒貝,大小不一,一般的尺寸都在20到30毫米長,15毫米寬。背部隆起,口細長而多齒。
國內(nèi)最早的貨幣是起源于商朝的貝幣。古代時期商品交換的日益繁榮,貝幣的流通量逐漸增加。由于天然貝殼供給有限,應用不足,才有了仿制貝的出現(xiàn)。
第一個仿制貝是用銅殼、骨殼等做成的。直到后來開始用銅做成貝幣,簡稱為銅貝。銅幣的出現(xiàn),帶動了古錢幣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,貝幣的發(fā)展和廣泛運用促使了早期貨幣的重要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