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
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,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,出自秋戰(zhàn)國時期孔子的《論語·里仁篇》第25章。
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
這句話出自《論語。里仁》。所謂“德”,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,“不孤”,就是不會感到孤單;就是說,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。
所謂“德”,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,“不孤”,就是不會感到孤單;就是說,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。為什么呢?孔子說,這是因為“必有鄰”。從字面上來理解,“鄰”就是“鄰居”。
我們知道,在生活中鄰里關(guān)系是人們接觸最多、也是最為重要的人際關(guān)系之一,俗話說“遠親不如近鄰”,親近和諧的鄰里關(guān)系,是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;
從這個角度來說,“鄰”就可以引申成為鄰居之間互相親近的關(guān)系,所以“德不孤,必有鄰”的意思就是說,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,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。
“德不孤必有鄰”是什么意思
“德不孤,必有鄰”這句話,意味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,是我們自己是否努力,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以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。只要真是道德君子,那么即便在短時間內(nèi)或許沒有互相呼應的伙伴,但是時間長了就總會有同樣性情和抱負的人過來與他親近。
"德不孤,必有鄰",孔子在這里講的,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經(jīng)驗,更是一種社會生活的規(guī)律。
論語德不孤必有鄰下一句是什么
“德不孤,必有鄰”出自《論語·里仁》,這句話為完整表述,其在原文中的下一句是:子游曰:“事君數(shù),斯辱矣;朋友數(shù),斯疏矣?!薄暗虏还?,必有鄰”的意思是: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,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同他作伴。
《論語·里仁》是《論語》中的一章,主要講仁德的道理?!独锶省愤@個標題取自該章開篇前兩個字?!墩撜Z·里仁》的開篇是:子曰:“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”這句話的意思是: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,才是好的。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,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?
《論語》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(jié)晶。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、子游、子夏、子貢,他們憂慮師道失傳,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。然后和少數(shù)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。
與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有關(guān)的事例
“德不孤必有鄰”意思: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,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。
例子:孔子“在陳絕糧”。
孔子在周游列國的過程中,遇到了一個很大的磨難,就是“在陳絕糧”。
春秋·孔子及其弟子所作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:“在陳絕糧,從者病,莫能興。子路慍見曰:‘君子亦有窮乎?’子曰:‘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’”
譯文:孔子在陳國斷了糧,跟隨的人都餓病了,不能起身。子路在弟子中年紀最長、性子最直,他氣呼呼地跑去找孔子質(zhì)問道:“難道有德君子就應這樣陷于窮途末路嗎?”
面對子路的質(zhì)問,孔子也動了肝火,他厲聲說道:“君子與小人的最大區(qū)別在于處于逆境之中,君子不墜其志、泰然自若,小人精神迷茫、胡作非為!”
遇到危難時,自我修身,泰然自若,讀書明志。孔子的學生在危難時也沒有離開孔子,足以說明“德不孤必有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