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網(wǎng)
家長網(wǎng)  /   作業(yè)輔導(dǎo)  /  語文  /  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的區(qū)別

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的區(qū)別

時間:2023-12-13 16:30閱讀數(shù):3536

七言絕句是我國詩歌的常見體裁,七言絕句有著嚴(yán)格的格律要求,全詩一共4句,每一句7個字。七言絕句在盛唐時期得到長足發(fā)展,成就最高的詩人有李白、王昌齡等,杜甫是絕句藝術(shù)變革出新的推動者。

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的區(qū)別

1、句子數(shù)量不同:絕句規(guī)定每首是四句,而通常的律詩規(guī)定每首8句,如果僅6句,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。

2、起源不同:七言絕句詩體起源于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,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,定型、成熟于唐代。七言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、對偶的新體詩。

3、格律不同:七言絕句屬于格律要求比較嚴(yán)格的近體詩。七言律詩格律嚴(yán)密,要求詩句字?jǐn)?shù)整齊劃一,由八句組成,每句七個字,每兩句為一聯(lián),共四聯(lián)。

七言絕句的詩都有哪些

1.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

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?lián)P州。

孤帆遠(yuǎn)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。

2.望廬山瀑布

日照香爐生紫煙,遙看瀑布掛前川。

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。

3.贈汪倫

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
4.聞王昌齡左遷龍標(biāo)遙有此寄

楊花落盡子規(guī)啼,聞道龍標(biāo)過五溪。

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(fēng)直到夜郎西。

5.望天門山

天門中斷楚江開,碧水東流至此回。

兩岸青山相對出,孤帆一片日邊來。

6.春夜洛城聞笛

誰家玉笛暗飛聲,散入春風(fēng)滿洛城。

此夜曲中聞?wù)哿稳瞬黄鸸蕡@情。

7.早發(fā)白帝城

朝辭白帝彩云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

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

8.山中問答

問余何意棲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閑。

桃花流水窅然去,別有天地非人間。

9.清平調(diào)·其一
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(fēng)拂檻露華濃。

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臺月下逢。

10.客中行

蘭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來琥珀光。

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處是他鄉(xiāng)。

七言絕句有多少個字

七言絕句一共有28個字。

絕句,又稱截句、斷句、絕詩,四句一首,短小精萃。

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,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。

七絕格律分兩大類,合四種句式:平起式兩種:

1、平起平收,首句押韻。

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◎,(仄)仄平平仄仄平◎。

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◎。

如:秦時明月漢時關(guān),萬里長征人未還。

但使龍城飛將在,不教胡馬度陰山。

王昌齡《出塞》(十五刪韻)。

2、平起仄收,首句不押韻。

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◎。

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◎。

如;江南海北長相憶,淺水深山獨(dú)掩扉。

重見太平身已老,桃源久住不能歸。

劉長卿《會赦后酬主簿所問》(五微韻)。

仄起式兩種:

1、仄起平收,首句押韻。

(仄)仄平平仄仄平◎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◎,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◎。

如: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

何當(dāng)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
李商隱《夜雨寄北》(四支韻)。

2、仄起仄收,首句不押韻。

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◎。

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◎。

如:獨(dú)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,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。

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(十一真韻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