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網(wǎng)
家長網(wǎng)  /   作業(yè)輔導  /  語文  / 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意思

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意思

時間:2024-03-02 11:48閱讀數(shù):456

《論語》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經(jīng)典,論語中,孔子和其弟子的很多話,多后人起著重要的勉勵作用,其中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是我們語文學習中經(jīng)常見到的一句話,這句話是孔子教育其弟子子貢的一句話,意思是聰明又勤奮學習,向不如自己的請教不以為可恥。

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意思

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是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,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,學識沒自己高的人請教為恥。

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《論語·公冶長》。

1、原文:子貢問曰:“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?”子曰:“敏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?!?/p>

2、注釋

(1)孔文子:衛(wèi)國大夫孔圉,“文”是謚號,“子”是尊稱。

(2)敏:敏捷、勤勉。

3、譯文

子貢問道:“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‘文’的謚號呢?”孔子說:“他聰敏勤勉而好學,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,所以給他謚號叫‘文’。”

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全文

原文:子貢問曰:“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?子曰: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。”

翻譯:子貢問說:“孔文子為什么能得到‘文’這個謚號呢?”孔子說: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當然稱得上‘文’這個謚號了?!?/p>

今天這段話評論的人叫孔圉(yǔ),又稱仲叔圉,孔文子是他的謚號。

今天的探討正是他的這個謚號,子貢并沒有看出他哪一點稱得上“文”。我們可以先了解下歷史上得到過“文”謚號的都有哪些人,著名的有: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曾文正公,曾國藩;知行合一,立德、立言、立功三不巧的王文成公,明朝的王守仁,在春秋之前有大名鼎鼎的周文王,由此可見能得到“文”謚號的人都立下過不世功勛,而孔圉顯然無名多了,不過孔子卻不這么看。

孔子的看法是一以貫之的,他看中人的內(nèi)在品質(zhì),而不在意這人的功績或財富,傳統(tǒng)的國人在精神上一直秉持著這種觀念,但是,現(xiàn)在這種觀念越來越淡薄了,這是我們?nèi)缃竦闹袊藨?yīng)該深思的地方。

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又是一句經(jīng)典名言,這句話對地位高,有權(quán)勢的人尤其重要,人往往身處高位,便會飄飄然,不在意別人的見解,認為自己比他們強多了,這就斷絕了自己的學習之路。

孔圉掌管著衛(wèi)國外交,屬于衛(wèi)國的實權(quán)派人物,他能夠做到不恥下問,這正是身居高位之人的學習之道??奏霰旧砺斆?,卻還能夠虛心接納別人提給自己的意見,這種行為就可以得上“文”了,因為善學者,文必成矣!

在《論語》后面的記述中,孔子還會提到孔圉,闡述了他對于衛(wèi)國的重要性。

敏而好學里敏的含義

敏而好學的意思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。敏:勤勉;好:喜好。出自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

造句:

1、敏而好學、不恥下問的精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。

2、他的學習之所以那么好,因為他平時敏而好學、不恥下問。

3、老師常教導我們要敏而好學、不恥下問。

4、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,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學到的只是滄海一粟,所以我們要敏而好學、不恥下問。

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什么道理

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出自《論語·公冶長第一十五》,原文如下:

子貢問曰:“孔文子何以謂之‘文’也?”

子曰: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‘文’也?!?/p>

子貢問道:“孔文子為什么謚他‘文’的稱號呢?”孔子說:“他聰明勤勉,喜愛學習,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,所以謚他‘文’的稱號?!?/p>

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這句話表達了孔子的教育觀念,也表達了孔子對于學習的看法。

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?guī)熝?,不同人身上都各有所長、各有所短。學海無涯,所有以學問和知識為目標的人,都應(yīng)該以得到老師指點為喜,至于老師的身份地位,真的不重要。泰山不讓寸土而成其大,江河不捐細流而就其深,學習也是一樣,唯有不讓寸土、不捐細流,最終才能取得一方成就。